在香港的海岸邊,大家很容易會發現到的猛禽是黑耳鳶,俗稱麻鷹。牠來到海邊主要是撿食海面的死魚,而真正能夠在海面捕捉活魚的,是香港一種較罕有的留鳥——白腹海鵰。海鵰體型較麻鷹大,而且一如其名,腹部以至翅膀都有明顯的白色,尾巴鳶形而突出,十分容易分辨。雖然白腹海鵰在東南亞以至澳洲南部都有分佈,但在中國主要在東南沿海地區如廣東、福建和海南島出沒。由於數量不多,被列為國家二級受保護物種。
由於白腹海鵰對自己覓食範圍有很強的領域性,所以不會像麻鷹般大群眾集。成年的個體常一對生活,而能夠成功繁殖的鳥巢,過往的數據顯示平均每年只有十對左右,故此,要遇見牠們遠比麻鷹困難。
牠們在全球的數量有下跌的趨勢,主要是牠們對人為的干擾較為敏感,牠們會重覆使用鳥巢作為繁殖之用,但當附近有發展或過多的人為活動,會令牠們放棄使用。而築巢的樹林質素也會有影響,樹林的砍伐也會令牠們失去繁殖地點。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氣候變化、極端天氣,也會直接影響牠們繁殖的成敗。有研究記錄顯示牠們在2007-08年不尋常的寒冷冬天,幾乎所有的繁殖個體,都未能成功有下一代。我們唯一希望是香港水質改善,魚群數量不斷增加,讓白腹海鵰能更易覓食,在有限的海域內,支撐更多對的白腹海鵰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