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香港觀鳥會制訂的調查方法,調查隊須於每個樣方進行繁殖鳥類分布調查及冬季鳥類分布調查各一次,以步行方式完成路線(每樣方耗時2小時),記錄其間目擊及聽到的鳥類物種及其數量(盡量避免重覆數算記錄)。繁殖鳥類分布調查須於3月中旬至7月中旬、日出至早上10時內進行;冬季鳥類分布調查須於12月至2月、早上7時至11時內進行。
樣方 |
附近地點 |
繁殖鳥類調查 |
冬季鳥類調查 |
物種數量 |
*多樣性指數 |
物種數量 |
*多樣性指數 |
1+2 |
燕岩 |
- |
- |
25 |
2.67 |
3 |
大帽山頂 |
15 |
2.26 |
14 |
1.57 |
4 |
大帽山頂 |
11 |
2.12 |
12 |
1.92 |
5+6 |
四方山 |
- |
- |
22 |
2.43 |
7 |
荃錦坳 |
15 |
2.45 |
14 |
2.05 |
8 |
荃錦坳 |
13 |
2.19 |
11 |
2.15 |
9+10 |
白石橋 |
22 |
2.67 |
38 |
3.08 |
11 |
川龍 |
33 |
2.83 |
30 |
3.07 |
12 |
芙蓉山 |
23 |
2.64 |
25 |
2.37 |
13+14 |
妙高台、禾秧山 |
23 |
2.32 |
22 |
2.89 |
15 |
南房肚 |
- |
- |
15 |
2.37 |
*多樣性指數以香農多樣性指數(Shannon's Diversity Index)計算,數字越高代表該群落的多樣性越高。
比較一下數據,發現「大帽山頂附近、荃錦坳、芙蓉山(樣方3、4、7及12)繁殖季的雀鳥多樣性比冬季的豐富;而白石橋、川龍、妙高台、禾秧山(樣方9、10、11、13及14)則相反」。
這與筆者對雀鳥生態的認知:「香港冬候鳥眾多,因此一般來說本港冬季雀鳥多樣性會比繁殖季的豐富」有些出入。為解決衝突,更重要是滿足好奇心,筆者嘗試從生境類型、調查偏差(Survey bias)著手。
樣方3及4位處大帽山頂北坡,生境以高地草坡、灌叢為主;樣方7至14則位處較低海拔,生境大多數是林地。由於高地草坡於冬季受寒風吹襲,低溫不利生物生存,昆蟲、爬行類等動物亦不活躍,以此類生物為食的雀鳥有機會為尋求充足食糧在冬季向低海拔遷徙,以致該地冬季雀鳥多樣性下降。同時,於高地生活的雀鳥如高山短翅鶯、大草鶯等行跡隱匿,調查員很多時候只能在牠們發出交配嗚叫時得知牠們的存在,這項調查偏差亦有機會引致樣方3及4於繁殖季所記錄的物種數量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