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次經過白沙澳,都會被那古色古香的鄉村建築所吸引,又會被那鳥語花香的環境迷住,然而心裡面卻一直有著很多的疑問:是甚麼人居住在這些舊式村屋裡?憑甚麼能保留昔日建築卻仍能有著現代的生活?這裡過去是甚麼模樣呢?清澈小溪裡和附近樹林有甚麼生物居於其中?我相信大部份行山經過這裡的朋友都會像我一樣問題多多,亦會帶著滿肚疑團離開。唯獨有人卻深究下去,更藉著一個藝術項目,花了兩年有多的時間,仔細查究白沙澳的歷史、過去的用品、現在的村民以及其他相關的一切,這一切的成果,現在集結成書——《可以居》,一本厚達六百多頁、中英對照、圖文並茂、設計簡約、相片珍貴的書。
既然是一個視覺藝術的項目,這書的相片處理手法別具用心,開首的黑白航空照片、水墨畫的風景照和特別無陰影的動物相片等,讓我們一覽白沙澳的生境。接續有不少五十年代,甚至更早期的照片,由昔日的村民詳細描述白沙澳的歷史點滴。「舊居新氣」一章,描述了早年漸荒廢的村屋,如何慢慢地由外藉人士,一手一腳把房子修復。由於客家房子有其獨特的建築技巧,過程中實有賴蘇師傅的專業工作,他的自述中最深刻的一句——「這些房子是屬於香港的,沒有了,就很可惜。」
最後一部份是白沙澳村的日常,由現居於白沙澳的村民逐一自述。他們都是各有專長,每個家庭也各有風格,但有一樣東西肯定是他們共通的——大家都喜愛居住在白沙澳。細閱每個家庭的故事,我想香港很難再有另一個像白沙澳的村落,他們能保留和修復這客家村,絕不能少的是堅持和愛惜這裡的心志,價值觀也以生活為主而非金錢。
此書的排版也值得一讚,雙語的書籍往往會阻礙讀者的暢讀,這書以中文為本,文字由上至下,左至右的傳統模式編排,而英文則以插頁(剪裁略細和紙質較薄)貫穿於每個篇章之間,使純閱讀中文或英文的讀者,都不會有被打斷的感覺。全書雖然文字不少,但排版上有很多的空間,沒有一點的壓迫感。當我校收到這贈書的時候,我真的愛不釋手,看來也要自掏腰包,購買一本作記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