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談起資源回收, 於大家腦海第一時間浮現的應該是「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三色回收箱。但隨著科技進步,可回收的資源已經由大家所熟悉的廢紙、鋁罐、膠樽,拓展到玻璃、碳粉盒、油墨盒、光碟、充電池等。不妨直說,其實這些資源回收的技術都已經不是甚麼科技新知了,但它們的回收狀況又是什麼一回事呢?
歷年來香港政府推出不少有關資源回收的計劃,根據環境局所發出的《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的其中一項,環境局於屯門環保園中提供地方供回收商租用並設置廠房,將不同的可回收物料,包括塑膠、廢油、木材、廢電腦組件、廢鉛酸電池等,循環再造為有用產品或原料,2013年產量亦達約58,000公噸。環保園計劃未來於園內興建廢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設施,以配合日後成功立法、推行強制性生產者責任計劃時,處理收集所得之廢電器電子產品,雖然暫時卻只聞雷聲。
筆者早前於香港浸會大學閒逛時,發現一個頗大的花形擺設。原來這裝置是該大學為配合推行「環保先鋒」計劃(Better Environmental Endeavour,縮寫為BEE)所設計的組合回收箱。這組合回收箱的設計也算別出心裁,每塊花瓣盛載不同類型的可回收資源:膠樽、油墨盒、鋁罐、廢紙及碳粉盒。而最令筆者嘖嘖稱奇的卻是這些回收箱的密度,由踏入逸夫校園的校門起計算,短短不足三百米的走廊,竟有6組回收箱,當中包括「花型回收箱」、「玻璃回收箱」及「三色回收箱」,還未計算在升降機旁的「小型紙製回收箱」。另外,加上牆上張貼的宣傳海報,浸會大學於推動源頭減廢、資源回收、循環再造的投入和努力是不容置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