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自六十年代被政府發展成為第一個衛星市鎮後,經歷四、五十年的歲月,現在已是一個擁有廿九萬多人的地區。昔日「新界」的巿郊味道,今日已不再復見,並且儼然成為都市範圍的重區。
回顧荃灣發展,都市範圍不斷擴大,都市重心亦隨著地鐵荃灣線於八十年代初通車而由南臨海向北近山遷移。南豐中心、綠楊新邨一帶,交通匯聚、人流繁雜、高租值活動集中、政府機關座落,足以顯示其重心位置之地位。
進入二千年,荃灣因受制於地形所限,而向瀕海位置發展。九十層高的如心廣場、萬景峰五幢相連的荃新天地、一梯三伙全海景的御凱,都證明南邊海旁是近年荃灣發展的重點。不過,此區雖然地租價值高昂,鄰近亦有西鐵荃灣站及巴士總站,但若論人流,則大大不及南豐、綠楊一帶。
誠然,市民要由交通方便的荃灣北,行至偏遠的荃灣南,路程最少要十五分鐘。加上之間橫跨多條主要幹線——等交通燈、步過馬路、避走行人,轉折間就要廿多分鐘。這樣的路程實難吸引大量人流而至。最近政府公佈西鐵荃灣站五區兩幅地「灣畔」及「城畔」的發展計劃,共收到合共35份意向書,可見發展商均有在此大展拳腳的意欲。然而,若不能解決南北之間的接壤,貫通人流,此區的發展潛能,亦有商榷。
當然,政府亦有關注此問題的癥結。現時,荃灣正進行工程,擴充行人天橋網絡,由地鐵荃灣站沿大河道興建行人天橋,一直連接荃新天地,期望為市民提供方便直接的通道達至南濱,藉此開通人流——情況有如灣仔區與海旁商廈間行人天橋之設計。但此天橋設計路線迂迴,左曲右彎,對人流改善情況能否有如灣仔區行人天橋之暢旺,則仍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