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冥王星嗎?它曾經是我們太陽系最外的一顆行星,引起過一場對行星定義的風波,最後於2006年9月13日被國際天文聯會(IAU)重新分類為矮行星(dwarf planet)。在上月,新視野號(New Horizons)於近距離拍到冥王星的臉蛋,再次引起公眾對這顆矮行星的關注。
人類發現冥王星至今已經85年,但由於距離太遠,不論是地球上或者是太空最強的望遠鏡,所得的都只是模糊不清的影像。即使經過科學家數十年的計算和觀測,我們對冥王星的了解也僅限於它的表面成分,包括冰及岩石。在新視野號到達後,我們對冥王星的認知將會改寫。
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新視野號是第一艘飛越和研究冥王星及其衛星的探測器,於2006年1月19日發射,當時冥王星仍然是九大行星中最小的一員。經過9年半的歲月,新視野號穿越太陽系超過31.9個天文單位(即逾48億公里),終於在2015年7月14日香港時間晚上8時在冥王星12,391公里外掠過,並於翌日香港時間早上9時傳回訊息,表示新視野號任務成功並且完好無缺,為人類在太空探索史上寫上新的一頁。
與其他八大行星不同,冥王星位於還未被人類所探索的古柏帶(Kuiper belt)邊緣。若果成功獲得新一輪撥款,新視野號將有機會再探索其他古柏帶天體。在古柏帶內有數百個有待確認的候選矮行星、數百萬顆冰塊小天體以及在太陽系形成初期時留下的殘餘物,其中所蘊含的資訊可讓我們穿越時間,了解太陽系形成及演變時的奧秘。
圖片說明:
從圖中可見,冥王星底部有一個心形地帶,暫名為「湯博區域(Tombaugh Regio)」,以紀念發現冥王星的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Clyde Tombaugh),它是一個大約1,590公里長比較淺色的區域。
資料來源:
Pluto: Natural Color. (2015, July 14). Retrieved August 3, 2015, from http://solarsystem.nasa.gov/multimedia/display.cfm?
Category=Planets&IM_ID=20310
陳兆煒
暑期實習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