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使香港工業北移,製造業便日漸式微。自2001年,觀塘及九龍灣的「工業」用地改為「其他指定用途(商業)」,更加速了區內的轉變。於2005年落成的APM,是觀塘轉變的重要里程碑。APM 强調夜間消閒,商舖營業至凌晨,令觀塘成為東九龍一個消閒購物的好去處。2010年,政府推廣活化改裝計劃,鼓勵現有的工業大廈重建及改裝。現在,觀塘的舊工業大廈部份已成功「變臉 」,改變為寫字樓、辦公室用途,也有餐廳、飾品店、藝術畫廊、舞蹈教室等,應用多樣化。這樣除了能善用已有的建築之外,亦能為一些小本經營的創業者提供租金比較便宜的地方。
原本以工業用地為主的觀塘已蛻變為商貿區,這是不可爭議的事實。雖然如此,在區內仍存有部份工業及一座座的舊廠房,見證了香港人的創業故事。以下介紹兩個本地工業品牌,它們在香港工業歷史上及塑造城市景觀上,都值得我們認識。
從沿海一帶看觀塘,最顯眼的當然是「九龍麵粉廠 」幾個大字。它是香港僅存的麵粉廠,於1966年開始營運至今已50年了。從建築上,它是屬於「機械型建築」,指的是為配合特定用途而設計的工業大廈,在旁的海濱道67-169號的貨倉都是典型的例子。
麵粉廠樓高九層,旁邊有多條五、六層高的大圓柱,二樓則設有吊臂及輸送管道橋樑橫跨海濱道,並連接海旁以方便運送麵粉。以往未填海前,麵粉廠剛好在海旁,麵粉輸送管道伸入海中,方便將由躉船運來的小麥「吸」入管道。後來填海後,它們創先河改裝貨櫃運送小麥,並向政府租下觀塘繞道下面的地皮放置貨櫃,再將小麥進管道入廠。麵粉廠至今仍每天運作,每天生產過千包、每包50磅的麵粉,供本地及出口之用。它活在香港半個世紀,從建築上及實用價值層面可說是香港本地品牌的範例。
駱駝漆中心,原址是有名的本土品牌「駱駝漆」的廠房,廣告口號「油乜都一流」,相信老一輩的香港人對此都不會陌生。此品牌已有八十多年歷史,興業街廠房建於1957年,但九十年代生產線全線北移,於是工廈補地價改建成商廈,成為現時的駱駝漆中心。這裡每逢週末份外熱鬧,在大廈內有各式各類的商舖,琳琅滿目的商品,到處均是絡繹不絕的遊人,是工廈活化「變臉 」的成功例子。
觀塘現正進行歷時二十年、全港最大型的市區重建。隨著工業用地的更替、演化,為配合城市發展的大型項目,觀塘在未來的時間不論在軟件及硬件將經歷更大的轉變。所以,若要一睹觀塘的獨特韻味,相信大家要把握時機了。
地理科
鄧懋芳老師
參考資料:
1. 教育局及市區重建局舉辦,2015年11月27日,高中地理課程知識增益:參觀香港近期的市區更新地點 (第一部分 – 九龍)
2.「九龍東文化地圖」,2013年第二版,香港當代文化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