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華人社會經常有關於放生的爭論,宗教及生態倫理之間出現頗大的矛盾。筆者不想評論孰是孰非,但可以試從保育角度去想「放生」的替代方法。
- 個人減少吃肉,多吃素
直接減少動物的殺生及減少碳排放。
- 參與種植原生樹
樹林能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温室氣體),緩解氣候變化。原生樹有助提升原生生物多樣性,直接優化生物的生境及生存空間。
- 實踐「沒有買賣,便沒有殺害」的原則
不買野生動物及含瀕危生物的產品,如皮草。
- 支持野生動物救傷組織
可救助自然及意外受傷的生物,減低其痛苦及提高生存機會,終極目標為成功野放,回歸自然。
- 支持環境復育及優化計劃
例如復育水稻可協助保育禾花雀(黄胸鵐)。
- 捐款支持保育瀕危生物
支持保育本地瀕危生物,如三線閉殼龜(金錢龜);世界性瀕危生物如老虎、犀牛。
- 實踐簡樸豐盛的綠色生活
追求簡單生活,減低大自然的虛耗。
- 領養一些被遺棄動物
給遺棄生物一個生存機會,當然也要看自己能否做得到,領養前也要想清楚,不要讓動物第二次被遺棄。
- 做保育義工
可做一次過義工,如清潔海岸或植樹;或做長期保育義工。
- 將上述個人實踐善行推廣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