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沙士以後,香港人意識到適當的運動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當年港人開始一窩蜂地湧到郊野去行山。根據漁護署統計數字,2015-2016年間,就有1300萬人次到訪過郊野公園和海岸公園。他們為了自身健康而到訪郊野,卻同時帶給郊野「健康」的問題,因為他們把垃圾帶到郊野,卻沒有把它們帶走!
漁護署統計數字顯示,2015-2016年間,從郊野公園和海岸公園收集了3600萬噸垃圾。由於郊野垃圾不像市區垃圾般可以天天由清道夫清理,因此郊野垃圾容易被大風吹到植物和泥土上,影響植物生長;日曬雨淋,產生衛生問題;動物如猴子從垃圾堆中找到一些高鹽高糖等加工食物,影響牠們的健康和習性。自然生態因此受到嚴重破壞!
漁護署於2015年9月推動「自己垃圾 自己帶走」的活動,鼓勵郊遊人士帶走自己垃圾,保護郊野環境和生態。言猶在耳,剛過去的聖誕節,就有行山人士在大帽山郊野公園發現一個棄置營帳,內藏十公斤垃圾,當中還包括一些可再用營具。這一個可能是個別例子,但至少可讓我們知道,的而且確有市民在保護郊野的意識上是有所不足!
從以上數字和情況所見,郊野減廢不是一時三刻就可以見效;長遠而言,需要改變郊遊人士「無用即棄」的概念,喚起愛護和珍惜自然的意識,並建立愛護自然的價值觀。
參考資料:
- www.afcd.gov.hk
- www.natureintouch.gov.hk
助理教師
羅耀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