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小看你個人的力量——你吃一塊薯片、以至用數毫升的洗頭水和沐浴露,每天都正在將幾千公里外的熱帶雨林及其生物一步 一步推向滅亡邊緣。你的力量如此巨大,全因棕櫚油(Palm oil)所致。
原來棕櫚油滲透我們生活的每一部份——餐廳酒樓使用的食油、零食、 洗滌用品和個人護理產品包括沐浴露、牙膏、化妝品 ,以至部分燃料,大都含棕櫚油成份。食物標籤上的「植物油」(vegetable oil), 大多是指棕櫚油。它的廣泛應用,全因其產量大,價格低廉。現時因建立棕櫚植林區而毀掉大片熱帶雨林的情況,在馬來西亞和印尼尤其嚴重。簡單來說,大家每天吃進口裡的、塗在身上的,都是靠砍伐熱帶雨林得來的。
棕櫚油充斥消費品市場,是你我作為現代都市人的必需品,如同「必要之惡」(necessary evil),除非退隱山林做野人,否則唯有繼續做破壞雨林的幫兇。然而,隨著社會大眾的環保意識日增、對產品的來源和生產過程開始有要求,熱帶雨林的前景似乎有一絲曙光。2004年,國際機構「可持續棕櫚油圓桌倡議組織」(RSPO)成立,旨在靠認證制度,推廣對環境較少影響的棕櫚油生產方式。截至本年,全球共有15﹪的棕櫚油獲得RSPO認證。可是,認證制度欠缺可追溯性,以致棕櫚油的來源無法確定1。更甚的是,獲該認證的生產商依然能繼續毀林2。就連RSPO的支持者世界自然基金會亦稱,單靠此認證並不能確保棕櫚油生產的可持續性3。
至此,大概大家都不會懷疑自身日常消費對環境的破壞力,但同時也不要看輕每個人都能帶來的正面影響。正當各方團體爭取產油業在環保方面的承擔,每一個消費者都有能力作出改變。首先,分清需要(need)和慾望(want)。譬如,一日三餐是需要,而零食則是滿足口腹之慾。然後,必需使用的,可以減少用量嗎?簡單如洗澡時使用海綿,讓同量沐浴露產生更多肥皂泡,即可減少 消耗。
至於選購產品方面,由於與棕櫚油相關的認證尚未發展成熟,很難單靠某項認證就安心選購。在現時還得靠消費者本身的判斷力來作出正確的消費選擇。例如,某些產品強調成份天然,但「天然」就代表生產商對保護自然環境有承擔?要作正確的選擇,大家平日應多留意相關新聞和環保團體的資訊,如綠色和平提倡的「零毀林」產油政策4。
個人的消費力量(包括減少消耗和選購較環保產品)不容忽視。說到底,問題源自每個消費者的需要。向對環境有承擔的生產商付鈔,就是最有效表達消費者意願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