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早前幾篇〈植物很好看〉由近距離開始看一塊葉,慢慢拉遠至看整棵樹,然後又回到近鏡看樹皮。它們都是植物容易被觀察的部分。不過別忘記植物還有一個部分,經常深藏不露,以至被忽視,但植物沒了它就無法生存,那就是根部。
根部作為植物的器官之一,主要負責吸收水分和礦物質,供身體製造食物及維持新陳代謝。另一個重要功能,尤其見於木本植物,就是提供支撐,讓整個植物能立於地面並長高,以吸收更多陽光。雖說根部一般在泥土裡不易觀察,不過也有不少為了適應環境而變化,變得容易觀察。
最容易看的「根」,相信非「氣根」莫屬。顧名思義,這種根由莖部長出來,是植物用作吸收空氣中的水份,也會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 。香港巿區有大量榕樹,其氣根除了成為它的「標誌」,當氣根一直生長至接觸到地面,就會慢慢變粗成為柱狀根,為粗壯的樹枝提供額外支撐。 |
|
大量的柱狀根令榕樹可以橫向發展仍有足夠支撐,長得十分闊廣。 |
|
提及不同形態根部對植物的功用,不得不提紅樹的根部。生長於海岸鹹淡水交界的紅樹類植物,面對經常受潮汐影響而不穩定的生長基質(泥土),還有可能要面對風浪的衝擊,以及經常因海水淹浸而缺氧的地底環境,發展出不同形態的根部來適應,分別有:
升高根:即根部非完全在泥土裡,而是在地面以上莖部的位置已往下長出來,令整棵植物的「下盤」更闊,增加支撐能力。 |
|
膝狀根/膝根:泥內的根部在生長時,間中伸出地面以上,不停在泥土間穿插,外貎如膝蓋屈曲般,增加抓緊泥土的能力。這些轉彎的位置亦具備特別密集的皮孔以加強空氣交換效率。 |
|
出水通氣根:通常配合地底延綿甚遠的纜狀根,長出垂直地表的根穿出地面,一方面令根的形狀如梳子般躺在泥土裡,增加表面面積來加強抓地能力,外露的部份亦方便直接呼吸空氣。 |
|
陸地上的樹雖然不用像紅樹面對如此惡劣的環境,不過一些特別高大的樹,也需要特別的結構加強支撐能力。如最常見的板根,就像在植物基部加幾塊板,以承托整棵樹的重量。 |
|
有時候植物生長的位置若在斜坡,或者沒有足夠深度的泥土, 根部粗壯的部份就有可能長在地表上,如石牆樹等,形成獨特的風景:
|
|
除了這些野外的植物,鏡頭一轉,我們常吃的蘿蔔、番薯、馬鈴薯等蔬菜,其實都是植物的根部!它們的功能不再是吸收水份或支撐,而是為植物儲藏自己的食物。
植物的根演變出眾多的樣式,就是為了適應環境,努力生存。植物的另一種好看,就是當你了解它們的背後的運作,就會看見它們頑強的生命力與生存意志。 |
林慧琪老師
生物科
延伸閱讀:
發現台灣植物 ﹣根:http://taiwanplants.ndap.org.tw/root.htm
植物的根 http://www.nani.com.tw/nani/eteacher/etdigitalplan/ plant/page_a/page_a1.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