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市民近年愈來愈推崇有機的農產品,而香港的農夫亦積極將傳統的農作方法改為有機耕作,當中不少更從以往的單純生產模式,加入農耕體驗、鄉村文化和自然生態等,使農場變成生產、休憩及教育於一身的休閒農場,漁護署出版了《香港休閒農場指南2012》有超過118個農場,可以看到現時香港的趨勢。
有機耕作強調與環境生態互相配合,以保育自然和維持生態平衡為宗旨,在運作時盡量不依賴外來物料,減少資源損耗,並與大自然和諧並存,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幸自己最近親身參與一個有機耕作的課程,明白到以上的理念在實踐上往往是困難重重。香港有機資源中心認證有限公司為香港的有機耕作農場作核實的工作,強調的是在耕作過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學肥料、化學農藥及基因改造物料這三方面,所以,在香港要獲得認證其實不難,不用化學肥可以用堆肥、綠肥和有機肥等,不用化學農藥乃可以用環保農藥,以及生物或物理防治的方法減少蟲害。單以堆肥為例,香港的有機農場甚少會有自己的堆肥,因為堆肥的原材料不足以及需要佔用的空間較大成農夫放棄的主因,他們多會購入骨粉、花生孚作有機肥料,但當中所涉及的碳排放和能源耗用則不會被審視。
在粉嶺聯和墟附近的馬屎埔村,馬寶寶社區農場正實踐永續農業,耕作的方式當然是有機耕作,但強調的是與社區的關係,以及農地生態的平衡,他們有自己的堆肥,材料除了來自田裡外,更有由附近社區推來的豆渣、魚雜、咖啡茶葉渣等,他們所出產的,每逢三、六在農場直接外銷給附近社區的居民,將農產品由田野送到消費者手中的距離減到最少。農地生態平衡是很多有機耕種農夫最不熟悉而又最難控制的範疇,馬寶寶社區農場正進行農地生態復育的工作,因為馬屎埔昔日幾十年都以傳統的方法耕種,農地生態平衡早已給農藥所破壞,因此,要在短期復原昔日原來的農地生態根本是沒有可能的,現 在他們所做的是生境復原,包括重建濕地水漥生境,建造一些季節性水池等,讓附近的物種再次回到農地上。若大家希望了解更多有關馬寶寶社區農場的工作,可到以下的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