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土地利用受許多的因素影響而形成:遠自歷史因素,如世界許多的名城,都因過往的發展形成獨特的風貌;經濟因素,各種用地競爭、競價的能力不同,競價能力高的用地最後會因價高者得的原則出現在可達度高、環境優美的地段。但一切土地利用均以經濟主導的話,城市將難以完全發揮其功能。因此,政府必需主導某些用地的功能,以平衡各方利益及需要。例如市區公園,在鬧市中充當市肺的功能,縱使市中心租金高昂,為保持城市的環境素質,亦必需有此用地。另外,社團用地,例如醫院、警局、教堂等,亦有設置的必要以配合社會需要,維持整體的運作。但規劃用地時,政府亦須顧及周遭的需要,及符合經濟果效。例如:高收入住宅區,不可鄰近工業區;厭惡性的用地,安置在遠離民居的地方,以免影響鄰近用地的租值和居民的生活。一個政府如何影響用地的佈局,少不免反映該政府對用地優次的看法。
油麻地區是大多數香港人熟悉的老區,有許多古蹟及戰前建築。例如油麻地戲院及鄰近的油麻地抽水站宿舍(圖一),是新古典主意建築,於1998年改建成為傳統曲藝表演中心及後勤基地,可見政府對傳統粵曲藝術推廣不遺餘力。由於鄰接私人住宅(窩打老道8號),為保存紅磚屋這香港碩果僅存的古舊建築,政府與建築商協商後決定取消興建部分低層單位,改以長柱支撐樓身。可見政府為刻意保育這些具藝術價值建築而努力,亦反映政府對人文歷史的重視。
另外,在油麻地抽水站宿舍相隔一條馬路的對面為垃圾收集站,在城市有此用地不足為奇,是必需的公用設施。但在垃圾收集站上,卻用作露宿者之家(圖二)。如此分配用地,令我聯想到地理科鄰社用地的概念──相類近的用地或相同檔次的用地或用地功能,會分配於同區相鄰,目的是使彼此不受影響,甚至用地的功能可互相補足。但現在的例子,是在垃圾收集站的上層用作露宿者之家(圖三)。政府開設露宿者之家,目的應該為照顧他們,給與他們一些的基本生活和照顧。但在垃圾收集站的上層,居住環境應該不比在街上露宿的好。見此情境,讓我有另類的聯想:垃圾收集站與露宿者之家的關係,是否等同功能相近、檔次相近的用地?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及比較富裕的城市,政府儲備充足,但是面對這樣的用地功能佈局,作為香港人是否感到有點內疚及羞愧?我們的政府是否應該對社會上的弱勢社群給予多點憐憫與同情,讓他們感受多點關愛?或從土地規劃上作合理的調適?再從功利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用地功能佈局政府可曾想過會對香港的大都會形像帶來負面的影響。一些懂得觀察的遊客,會對香港有甚麼印象?
進行城市考察是地理科其中一個很有趣的課題,能引證我們所學的地理概念,也帶給我們無限的啓發及反思,大家同意嗎?
地理科
鄧懋芳老師
參考資料:新浪香港新聞: 「明報:『油麻地戲院回去不回去』」 22-4-2014
https://readtiger.com/news.sina.com.hk/news/20120422/-1-2642172/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