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是由沉香屬植物(Aquilaria spp.)受傷時分泌作防禦真菌感染的物質所形成,通常在年齡達15年以上的沉香樹才會比較容易找到。由於市場對沉香需求日益增加,中國大陸境內的原生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早已被砍伐殆盡,更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易危」級別及被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內。
雖然香港這昔日的沉香貿易港口已成為一國際金融都會,不再依賴沉香貿易推動經濟,但在香港的郊野、鄉村邊緣仍有不少土沉香在偷伐壓力下奮力生存。為更有效保育土沉香,漁農自然護理署早前推出了《土沉香物種行動計劃》2018-2022(Incense Tree (Aquilaria sinensis) Species Action Plan 2018-2022),與學術研究機構、環保團體及學校合作進行多項保育行動。
在眾多行動中,漁護署、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胡秀英植物標木館與四所先導中、小學進行三項教育計劃:「受保護植物校本STEM保育」、「校園社區植物生態普查」及「植物學與藝術繪畫」。
在三項計劃中,各先導學校一同透過觀察及繪畫認識植物學研究、於社區進行植物生態調查,尋找並深入認識土沉香這位老朋友。及後,眾師生更運用STEM「融合各科知識技術、解決難題」的精神,利用天氣觀測、數據統計、物聯網等技術,於校內尋找適合的位置,栽種漁護署送贈土沉香樹苗在學校種植,為土沉香尋到家鄉,擴張本地土沉香種群。
學生由「尋香」,到為土沉香「尋鄉」,在整個過程中實踐所學,同時與土沉香這種植物建立關係。筆者相信這種讓學生真正設身處地出一分力,甚至讓市民成為公民科學家的保育行動,也許是讓人類與自然重修舊好的一大良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