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會問,火星是最接近地球的外行星,那為什麼火星衝要隔兩年多才會發生一次,而其他行星衝的周期又如何﹖
這問題關乎太陽系行星的公轉速度及行星會合周期(Synodic Period)的概念。簡單來說,會合周期的長度等於行星或衛星與太陽及地球三者連成一缐後,下次再出現同樣排列情況的所需時間。以月亮為例,地月的會合周期等於從滿月至滿月之間、或新月至新月之間的時間間隔,就是29.53天。而火星與地球的會合周期等於一次衝與下一次衝之間的所需時間。由於太陽系八大行星的公轉速度不一,所以地球與各行星的會合周期各不相同。
假設地球的公轉周期為E,地球每天在軌道上運轉了360°/E。而設外行星的公轉周期為P,它每天在軌道上運轉了360°/P。根據行星運動定律,我們知道愈是遠離太陽系中心的行星,其公轉周期愈長。所以地球的運轉速度比外行星快,在達到下一次衝前,地球必然已公轉了一周。那麼地球即共要運轉360°+ n° 才能追逐到外行星,從而發生衝的現象。所以假設會合周期為S,地球運轉了360°+ n° = 360°/E x S,而外行星則運轉n° = 360°/P x S。
從以上可得出方程1+ S/P = S/E,
所以 1/S = 1/E-1/P
例如火星的公轉周期為687日,那就可以計算出火星與地球的會合周期約為779日。而外行星的會合周期分別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