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一些地方如白鶴洲、白鶴山或白鶴汀街以及鶴藪和鶴園街等,都與白鶴連上一點關係,不太認識鳥類的朋友,可能會認為昔日的香港白鶴是頗常見,事實是,香港常見的白色水鳥,只有小白鷺和大白鷺等,人們可能是有意或無意把白鷺當成白鶴,因為在中國的詩詞,白鶴更為人們熟悉,同時,又有吉詳和長壽的意思。外貌上,白鶴與白鷺分別是頗明顯的,白鶴比大白鷺更大更壯,腳和嘴都紅色,飛行時粗粗的頸部會伸直,翼尖像手指的部分黑色。
最近,在米埔和后海灣一帶有第二次的白鶴度冬記錄,而且是一隻成鳥和一隻幼鳥,對上一次的首次記錄已經是2002年了,當年只有一隻幼鳥,短暫逗留在米埔不足兩日的時間,被視為香港的迷鳥。白鶴主要的繁殖地在西伯利亞地區,冬天時會往南遷徙至長江流域,超過九成多的個體會棲息於全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陽湖。現時,全球的白鶴數量不足三千,因為度冬地點只集中於鄱陽湖,而這地點一直受到水質污染,昔日圍湖造田,現在圍湖建房,再加上長江的旱期頻繁,濕地的面積和生態功能一直受到影響,故此,白鶴被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度瀕危品種,比黑臉琵鷺更罕有。
香港鳥友們能一睹這罕有的白鶴當然是高興開心,但牠們遠離自己慣常的棲息地是否一個警號和控訴呢?鄱陽湖日漸萎縮,當地的政府不是務實地執行退耕還湖、禁止填湖開發以及改善水質等,而是提出要花費數以百億,建霸蓄水,這個工程的環境影響評估還未出來,但正反的爭議卻不斷,而我亦深信所有的大型工程如三峽水利大霸等,往往這些人為的建設,帶來的禍害比益處大。白鶴的來臨是否要為將要面對的威脅傳揚出來?希望大家一同關注鄱陽湖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