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三(2009.07.22)的日食天文現象,讓全城、甚或全國、全亞洲都掀起一陣子的哄動。原因是這次日食現象是本世紀最長的一次日全食(長達約7分鐘)之外,其日全食帶更是經過長江流域多個大城市範圍(由成都延至上海),能夠觀測到這現象的人口都較以往的為多。香港雖然不是位處全食帶之內,但當日市民亦能觀測到日偏食現象,而且於食甚時食分更達75%的覆蓋。
眾所周知,日食現象是由於月球運行至地球及太陽之間,從而遮蔽由太陽照射到地球的陽光而形成;日全食是指地球上觀看到太陽完全被月球所遮蓋,當時地球上位於全食帶的地方就仿如黑夜一樣。情況就如每日由早到晚的變化,但震撼處在於這個原本歷時十多小時的過程,卻在短短的三數分鐘內發生,叫人驚愕於這由光而暗、再復光明之奇異。
這濃縮的過程亦讓我們於短時間內體驗到周遭環境的日常變化。最明顯的莫過於是天氣的轉變。日夜間的光暗變化、溫度冷暖,我們都習以為常。然而,剎那間太陽光被遮擋,光度驟降;太陽輻射量下降,氣溫亦隨之降低,相對濕度亦然微升。這急促的天氣變化與外圍環境的差異,有時更會導致風力和風向的改變。香港位於日偏食範圍,當日的天氣沒有顯著異常的情況出現。但天文台錄得日食時的氣溫較早日同時間下降了0.1至2.9度攝氏、太陽總輻射量每平方米下降約400伏特。雖然天文台表示這些數據只是「可能」而非一定跟日食有關,但由此可見,宇宙間的運行配搭是何等微妙。絲毫改變,已足以引致軒然大波。
星體間週而復始的運行及太陽之於我們地球日復日、年復年供應能量的重要性,無容置疑。
其實,若我們想想——地球這星體,是要在千億種「巧合」下才能為萬物提供適合生存的環境。試想:地球若距離太陽略近或略遠、地球運轉的傾斜度略窄或略闊、又或地球的體積略大或略小……,今日容讓我們生存的環境都應該不可能出現。如此的「巧合」,實在令人難以相信是個巧合。
至此,我們是還要陶醉於自恃萬物之靈之自大,抑或醒覺於卑微自己在浩瀚宇宙之渺小?我相信,這是每一個有感於天地奇妙創造的人都應該尋索的人生方向。
地理科老師
盧炳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