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造訪北歐國家芬蘭,這個擁有35個國家公園、全國森林比率達69%以上的國家,榮膺全球森林比例最高的國家。由國家公園以至濕地環境,皆可見芬蘭人把大自然的保育工作做得井井有條,孕育出美麗動人的景色,更深體會芬蘭人熱愛及保護大自然是發自內心的。
修讀環境管理學多年,曾學習外國不同的環境管理例子,明白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環境管理法則,首先可採取金錢作誘因,以賞罰的方式,從個人的日常生活 做起,建立節約能源、減少廢物、循環再用等觀念,再配以自然教育工作,鼓勵進行戶外活動如遠足、露營、觀賞野生生物等,從而建立熱愛自然、享受生命的生 活。
反觀香港的東方人社會,處處皆以個人利益為先 — 膠袋稅的實施、罷食魚翅、停車熄匙的立法、大浪西灣事件揭露的先破壞後發展問題、堆填區的爭拗等等,無不發現在香港推行環保的困難,問題是出在人的本身, 香港人凡事以個人利益及方便為依歸,當個人利益受到影響時,便會起來抗議。往往一些對環境有利的措施推出時,得來的結果與措施推行的原意大相逕庭,最終得 不償失。
作為香港人的你,是否只希望去旅行的時候才能欣賞自然美景?
陳燕明
地理科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