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頂鶴 (學名:Grus japonensis ) ,又名仙鶴, 身長約120 至150公分,翅膀展開長約240公分,儀態優雅,棲息於濕地或沼澤。除頸部和翅膀末端羽毛黑色外,其餘羽毛為白色,因頭頂裸露皮膚呈鮮紅色,故得其名「丹頂鶴」。 (見圖一)
丹頂鶴是全球其中一種被受高度關注的瀕危物種。20世紀初期,由於各國地方發展,丹頂鶴棲息地大受破壞,加上人類過度捕獵,導致丹頂鶴數目急劇下降。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記錄, 丹頂鶴被列為瀕危(EN)物種的級別¹,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CITIES) 中則被列入附錄一²。估計全球野生數目只有約2,750隻。丹頂鶴繁殖地在俄羅斯(東南部)、中國(東北部)和日本 (北海道東部)。丹頂鶴每年會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進行遷徙,估計中國越冬地約有400-500隻,韓國越冬地約有1000-1050隻,而日本越冬地約有1200隻 。
日本北海道是現時最多丹頂鶴棲息的地區,北海道釧路濕原更是觀察野生丹頂鶴的重要地點。最特別的是,只有北海道的丹頂鶴是留鳥,不進行遷徒的,而且當地留鳥的數目更有上升的趨勢,相信是日本的保育政策及市民的努力奏效。
根據釧路市歷史記載,19世紀中期,丹頂鶴是常見的鳥類。但在明治時代(1868-1912年),明治天王大力開拓濕源土地轉為農業用地,加上人類過度補獵,丹頂鶴短短20-30年間數目劇減。1924年,釧路濕原只剩餘10數隻丹頂鶴。翌年,政府決定推行保護致策,將該區劃為禁止狩獵區,並大力推廣保育丹頂鶴。1935年,日本指定丹頂鶴及其繁殖地為「天然記念物」,成立「釧路國丹頂鶴保護會」,進行丹頂鶴研究及保育。1967年,日本更指定丹頂鶴為全國各域的「特別天然記念物」。³
此後,更有釧路居民自願發起行動保育丹頂鶴,其中渡部トメ氏 (鶴婆婆)最為著名,自1963年開始至今,鶴婆婆每年冬季也於鶴見台灑玉米,希望保育面臨絕種的丹頂鶴,誰知前來過冬的丹頂鶴竟主動聚居於此,數量還越來越多。現該地已成為觀察野生丹頂鶴的熱點。丹頂鶴給餌場資料如下:
給餌人 |
觀察野生丹頂鶴的熱點 |
越冬
丹頂鶴數目 |
渡部トメ氏 (鶴婆婆) |
鶴見台 (1963 年~ 今)⁴
|
180隻以上 |
伊藤良孝氏 |
鶴居・伊藤タンチョウサンクチュアリ (1966年 ~ 今)⁵ |
400隻以上 |
現在,日本文化十分重視丹頂鶴,視丹頂鶴為神聖的,社區設施及眾多商品也使用丹頂鶴為設計圖案,如釧路公共下水道蓋、手工木雕刻品、甚至日本航空的「鶴丸」標誌等。
大自然的每一種生物也是可貴的。就丹頂鶴的例子,反映人類有能力輕易破壞大自然,也可以有能力保育大自然的瀕危物種。
「支持保育瀕危物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