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五年四月 第二期

「皂」的科學

 

肥皂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無庸置疑,人類使用肥皂的歷史已經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不論中西文明,古人類製作肥皂的方法大同小異,都是把鹼性物質混合不同的油分製作而成。古巴比倫人會用桂皮油混合水和鹼製作肥皂;古埃及人用動物油和鹼性鹽的混合物清潔身體;古中國則會用名為「胰子」的清潔用品洗澡(「胰子」實際就是把豬胰臟混合草木灰製作而成的皂)。科學角度而言,肥皂的製作其實是名為「皂化」的化學反應 –––  把鹼溶液加到油脂,油脂便會被會被鹼水解,釋放出脂酸鹽和甘油。當中的脂酸鹽,就是肥皂。

筆者自製的茶籽粉堅果椰子油手工皂

 

肥皂的發明,對人類文明延續有極大幫助。肥皂的分子結構特殊,能用於清潔。肥皂分子具有親水性的部分和親脂性的部分。當皂接觸到油污和水,皂分子便會把油乳化,使油能夠溶在水中,再被水帶走,從而達到清潔的功效。大家不可不知,在用肥皂洗手的過程,依附在手上的致病原,其實都會被一併洗走,因此各地的衛生機關都呼籲人們勤洗手,減低疾病傳染的風險。

哪麼製作肥皂需要精密的科學儀器或複雜的工序嗎?並不需要!筆者跟著友人提供的手工皂配方,成功製作了手工皂。以下為大家分享一下製作的過程:

 

  1. 計算所需材料的用量,和預備相關工具。
    肥皂材料: 椰子油、堅果油、氫氧化鈉、茶籽粉。關於上述材料的份量,讀者如有興趣可自行參考有關書籍,筆者就不在此詳細描述。

     

  2. 把氫氧化鈉溶於涼水中,攪拌至完全溶解,備用。溶解期間氫氧化鈉會發熱,請小心處理。
    氫氧化鈉為強鹼,具腐蝕性,請務必佩戴保護手套及安全眼鏡,並在空氣流通的地方小心處理,切勿讓氫氧化鈉直接接觸皮膚。 用於盛載或接觸氫氧化鈉的器具建議為耐熱的不鏽鋼材質,絕對不能用鋁材! 氫氧化鈉溶解於水的過程會釋放大量的熱。溶解過程必須把氫氧化鈉逐少逐少地加入到大量的冰涼水中(絕對不能用熱水),以便控制熱量的釋放。如果反過來,把水加到氫氧化鈉中,便有機會造成噴濺,十分危險! 如不慎接觸到強鹼溶液,應立即以清水長時間沖洗該部位至少30分鐘,並脫掉可能被潑濺到的衣物,立即求診。

     

  3. 把椰子油和堅果油隔水加熱融化,備用。
    融化椰子油,並混合堅果油。

     

  4. 待氫氧化鈉降溫至與油液差不多的溫度,便可以把氫氧化鈉逐少逐少地加入油液。
    混合氫氧化鈉與油液。

     

  5. 持續攪拌均勻,直至混合物變得濃稠。如有需要,可在混合物變得濃稠時加入添加物(筆者就加入了茶籽粉)
    攪拌皂液至濃稠。

     

  6. 把皂液倒入模具(筆者希望廢物利用,便用了洗乾淨的外賣飯盒和牛奶盒作模具)。
    入模。

     

  7. 把成品放置在保溫容器中,等待3天便可以脫模。脫模後,也要等待大約一個月至兩個月的時間,讓肥皂充分硬化和成熟後才能使用。
    把成品放在保溫容器,讓皂化完成。

     

除了肥皂,你還知道有什麼完全天然的清潔材料嗎?其實有不少植物含有類似肥皂的物質,例如無患子,其果皮含有皂苷,泡在水裏搓洗能產生大量的泡沫,能用於清潔。其他的植物,例如皂角的豆莢、潺槁樹的葉子,也能作為天然的清潔材料。不過大家千萬記得不要採集野生植物啊!


生物科

徐鎮桻 老師(CHUI Chun Fung)

城市鳥蹤

是糞還是泥?

繭蜂 班鳳蝶 幼蟲

蜂終蝶影

飛天蠄蟧?

冬日之花

磁北、正北

昔日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