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籃球一樣大的麵飽海星。

漁護署自2002年開展全港生態基線調查時,已經開始建構一個網上生態平台,約幾年後便有了「香港在線生態地圖」,在線資料主要是包括如鳥類、蝴蝶、蜻蜓,甚至紅樹林與共生動物群等牠們在香港的主要分佈和生態熱點,讓公眾能夠對某些陌生的地點多一點了解。而世界自然基金會則於數年前,推出一個「海洋生態熱點地圖」,集合了大學專家學者和環團的專業意見,將香港一些海洋重要指標物種如中華白海豚、馬蹄蟹、石珊瑚以及一些獨特或稀有生物,重要指出需要保育的地點。由於這個海洋生態熱點地圖是比較概括,也不是針對潛水員探索生態的用途,在實質進行海洋考察時,未必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香港潛水總會,在2009年出版了香港域內潛點簡介,介紹了超過三十個不同的潛水地點,對於潛水員了解該處的水深、海床特質和潛在危險等都有相當重要的參考價值,但卻沒有相關的海洋生物簡介。台灣近十年的潛水業發展迅速,相關的書籍也有不少,但我個人比較欣賞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於2011年出版的《綠島海域最佳潛點深入介紹》一書,書中除了有每個潛點的深度和海床變化圖外,更有不少海洋生物的圖鑑,讓潛水者更容易掌握每個潛點的特色,也更能發掘自己有興趣的生物。近年,台灣更出版一些可以帶進水中的 #望海巷灣潛水地圖,更精美的同時,也更為實用。

其實,我們香港也有一班有心的潛水朋友,出錢出力,製作屬於我們自己的潛水地圖,可惜暫時只有香港兩個主要潛點,未能外遊外潛的香港人,在這個炎熱的夏天,不論周末或平日,都有不少潛水員去發掘香港精彩而多姿的海底世界。分享一下我最近在一個頗遙遠的潛點,很有驚喜的發現。

東方多彩海牛,黃黑白的組合相當搶眼。
大大條香港較少遇見的藍帶神仙魚。

生物科老師

黃志俊

以好奇之名

鳥有相似

格林尼治平時

輕功水上飄

清理海底垃圾

香港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