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尼治平時(Greenwich Mean Time, GMT)
曾經介紹了香港早年的報時方法及有關的古蹟文物,趣味盎然。
筆者亦曾在此談及有關時區的逸事。世界上不同地區就其經線座標會分作不同時區,而各時區的時間均以「協調世界時」(Universal Time Coordinated, UTC)為基準,由本初子午線(Prime Meridian)作起點,向東西延伸,每15度為一時區,共分為24個時區。
本初子午線即經線0度,是英國格林尼治(Greenwich)皇家天文台所在的經線座標;1884年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國際子午線會議(International Meridian Conference)採納其位置為時區的起點,並於1924年開始,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每隔一小時會向世界各地發放時間信息,以供各地作為調節時間的標準。因此,「格林尼治平時」(Greenwich Mean Time, GMT)是最早世界公認的標準時間系統。
在「格林尼治平時」設立之前,其中一種用來介定一日內時、分、秒標準的方法就是藉著觀測每日太陽所處位置的時間來釐定(例如:兩次太陽到達最高仰角位置之間的時間為一日,即24小時),這稱為「視太陽時」(apparent solar time)。但由於地球傾斜的自轉軸,加上地球環繞太陽的軌道並非圓形,「視太陽時」於一年內不同的日子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將一年內365日所有「視太陽時」的資料收集,加以修訂之後的時間標準,稱為「平太陽時」(mean solar time)。格林尼治平時就是「平太陽時」的一種標準。
隨著日漸優良的時鐘出現,加上天文學的協助,各地天文台的時間標準再次提升。他們處理了「平太陽時」中地球自轉軸擺動漂移的影響,建立出「世界時」(Universal Time, UT)的新標準。「世界時」的準確度可達至每日數毫秒;而「平太陽時」與「世界時」的標準非常接近,只是少於一秒之差。
由於時間是需要精確的計算,因此,現時世界各地均以「協調世界時」來作為不同時區之間的互換標準。所以,香港的標準時間(HKT)不再是GMT+8,而改以UTC+8來表示了。
地理科老師
盧炳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