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四年五月 第二期

引人注目的蝴蝶魚

Forceps Butterflyfish

我相信不少的潛水員,甚至一般的市民大眾,都會對蝴蝶魚有印象。側扁的身形,鮮艷的黃色、白色、黑色組合,加上黑色眼帶,尖長細咀等,都成為珊瑚礁熱帶魚的代表。不過在香港想拍攝到蝴蝶魚的真貌不易,一來水不清,只要一靠近,蝴蝶魚就迅速躲入珊瑚群中,二來相機的閃光燈和反應都不夠快。難得在過去復活節假期,有機會到菲律賓潛水,而且今次有把配備潛水殼的手機帶到水底,就拍多了魚類,最後,竟然記錄了11種蝴蝶魚,我挑選了以下七種介紹給大家。

Panda Butterflyfish
Racoon Butterflyfish

蝴蝶魚的眼睛不容易顯露,大都有黑帶遮掩,也有一些用大黑斑(黑眼圈),但即使像熊貓🐼眼一般的蝴蝶魚,以下兩種大有不同,我頗喜歡牠們的英文俗稱,感到十分貼切,Panda Butterflyfish和 Racoon Butterflyfish (浣熊🦝)的分別,只要一比較相片,大家都應該能分別出來。

Spotbanded Butterflyfish
Eastern Triangle Butterflyfish

有些蝴蝶魚種,牠們的中文名和英文名都一樣可以表達外貌特徵出來,如點斑橫帶蝴蝶魚Spotbanded Butterflyfish和曲紋蝴蝶魚 Eastern Triangle Butterflyfish,主要描述身上的花紋,形容是否維妙維肖,就真是見仁見智。另外,有一些蝴蝶魚是利用較不明顯的身體特徵,例如Blacklip Butterflyfish 同 Redfin Butterflyfish,要放大相片才能確認。

Blacklip Butterflyfish
Redfin Butterflyfish

最後要介紹的一種,不需要放大相片,遠遠望見都能跟其他蝴蝶魚分辨出來,牠是鑷口魚屬與上述介紹的蝴蝶魚屬不同,英文名叫Forceps Butterflyfish,長長的嘴巴像鑷子一樣,這樣特別的魚嘴可以讓牠攝食珊瑚蟲,即使隱藏在珊瑚骨中,仍可被細長而尖的嘴夾出來吃。不要以為蝴蝶魚食珊瑚就會破壞珊瑚礁,其實牠們的關係好像樹林中的啄木鳥,可以攝食較弱或快壞死的珊瑚蟲,像醫生一樣照顧著珊瑚礁的健康。所以,珊瑚魚的多少可以被視為珊瑚健康的指標。另一方面,由於牠們的外貌吸引,成為水族飼養的目標,但由於牠們食性特殊,故此,大部份蝴蝶魚都依靠野外捕捉,過度捕撈令到珊瑚礁生態失衡,希望喜歡蝴蝶魚的朋友們,野外欣賞才是最佳的選擇。

生物科

黃志俊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