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朝廷終不改?
二零二四年七月 第三期
北極朝廷終不改?
最近觀星,問學生可知怎樣運用星星確認方向,有人脫口就說:「北極朝廷終不改」,引用杜甫《登樓》,看來是個熟讀DSE中文科範文的好學生,奪得中文科5**指日可待。
《登樓》中的「北極」,指北極星。有觀星經驗的讀者,大概都知道天上的日月星辰基本上都按照東升西落的規律運行,只有北極星是幾乎不會移動的。杜甫在唐代宗廣德年間寫《登樓》,當時社會動蕩不安,朝廷由宦官專政,在詩成前一年的冬天吐蕃攻陷了長安,甚至立了傀儡政權,代宗被逼倉皇逃奔陝州。但唐朝最終還是收復京師,唐代宗復歸其位。因此杜甫在詩中以北極星為喻,指即使吐蕃相侵,朝廷亦不受動搖。
以北極星比喻為政者當然不是什麼新鮮事。例如《論語.為政》有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就把被眾星環繞、不動的北極星比喻為有品德的君主。然而,雖然《論語》和《登樓》都以北極星在星空中穩定的位置來比喻君主的地位,但杜甫未必就認為唐代宗是有德行的君主。畢竟《登樓》尾句「日暮聊為《梁甫吟》」,其中的《梁甫吟》有說是諸葛亮躬耕南陽時愛吟唱的歌謠,詩人日夜吟誦,或許是懷念諸葛亮的雄材偉略,又或是想起《梁甫吟》中「二桃殺三士」的典故——為政者以計謀殺死能臣的故事,但無論是想到何者,詩人大抵都是批評朝廷未能知人善任。如此看來,「北極朝廷終不改」似乎便多了一層諷刺的意味——在那遙遠的未來,如北極星的朝廷仍能不改嗎?
的確,「宇宙裏沒有什麼不是暫時」,包括「北極星」。「北極星」看起來位置不變,是因爲地球自轉時,其軸心幾乎指着它。正如大家坐在電腦椅上轉動時,四周的景物看起來都會移動,但卻會發現唯獨正上方的天花板好像沒有動。
不過,地球的自轉軸也會擺動,不會永遠指向同一顆星星,這個現象稱爲「歲差」(Axial Precession of Earth)。當自轉軸的指向接近另一顆星星時,那顆星星就會成為新的「北極星」。不過自轉軸指向的變化非常緩慢,要接近26000年才會擺動一圈。所以一個人就算花上幾十年,甚至窮盡一生,也難以察覺北極星的變化。
在杜甫的時代,地球的自轉軸幾乎指着北極五(Struve 1694),所以如圖一所示,他看到的北極星就是北極五。但在超過1000年後的今天,地球自轉軸的移動幅度顯著,北極星的寶座已交給了勾陳一(α Ursae Minoris)。若杜甫穿越時空來到現代,不但會發現大唐朝廷已亡,還會看到北極星也「改朝換代」了呢。
宇宙浩瀚,以至夜觀天象時,人也許會看到永恆的幻想。但現代科學讓我們知道,不論是千古星辰還是玉壘浮雲,到頭來也是剎那的虛像,只是時間長短的分別而已。沒有萬世興盛的民族,沒有永遠安穩的帝國,也沒有不變的北極。
天文導師
朱清天
參考資料:高步瀛:《唐宋詩舉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特別鳴謝義務編輯 YT Chan 為本文提供意見。
天空的「屎星」?
二零二三年十二月 第一期
天空的「屎星」?
教授中國古天文時,總有眼尖的學生發現中國星圖上小小的寫着一個字:「屎」。怎麼天上會有屎呢?再加細看,竟發現天上宮闕配套齊全,「屎」旁有「廁」,「廁」旁有「屏」,這廁所還講衛生整潔呢!
原來中國古人認爲天上與人間有密切關係,他們的星座系統也反映了「天人感應」的世界觀。無論是人物(如帝皇將相),人造物(如宮閣、軍營、筲箕、磨刀石),還是自然和動物(如雲雨、雷電、魚、雞、狼),皆有自己的星座。而既然天上有人居住,自然少不了要有廁所。超過2000年前的《史記‧天官書》已有載:
「參為白虎。三星直者,是為衡石。下有三星,兌,曰罰,為斬艾事。其外四星,左右肩股也。小三星隅置,曰觜觿,為虎首,主葆旅事。其南有四星,曰天廁。廁下一星,曰天矢。」
參宿廣為今日的天文同好所知,即今日的獵戶座,廁和屎(屎本作矢,天矢即天屎)原來就在其南方。
此外,《隋書‧天文中》有載:
「天廁四星,在屏東,溷也,主觀天下疾病。」
《管窺輯要‧卷四十三》載:
「五星守天屎,大人有疾,天下飢,人多死。」
古人似乎認爲天上的「廁」和「屎」也和地上人的健康息息相關呢!
獵戶座在冬季夜空中非常易找,各位只要沿着獵戶座南下,就會在天兔座處找到「廁」和「屏」。但要找到「屎」星就不容易了。不知古人是否覺得「屎」不宜過於顯眼,選了天鴿座 μ 作「屎」。這顆星的視星等只有5等,非常暗淡,只有身處光污染輕微的野外才能看見。
身在地球,看到的星空本身也是大同小異,但西方星座和中國古星座卻展示了截然不同的夜空想象,觀星時稍作對比亦是一樂。如果各位觀星時也想認識更多中國古星座,不妨利用一下星圖軟件,或「可觀天文助理」的即時中西星圖。學貫中西,何其樂哉。
天文導師
朱清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