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機械生物大步走
相關課程
6. 機械生物大步走
學生分組利用電動振子馬達及不同物料製作簡單機械生物,進行各種競賽。學生需實踐科學探究精神及發揮創意,解決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活動內容:
.機械生物由你創
.「極速傳說」
.「力大無窮」
.「艷壓全場」
建議對象:6歲至9歲
課程目標:
讓學生親近大自然,領略人與自然的關係,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提高學生對大自然及天文的認識; 透過探究式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意、分析能力、協作能力及溝通能力。
人數:每節最多40人
時間:每節約2.5小時(上午 09:30 – 12:00 或 下午 14:00 -16:30)
費用:費用全免,(獲嗇色園教育服務基金贊助)。
* 每間學校的申請不可多於六節 *
報名:每年八月下旬全港學校將收到課程報名通知函件,以便申請緊接年度課程。
7. 再生能源多面體
7. 再生能源多面體
「再生能源是解決能源危機的最終方案?」學生將透過比賽進一步探討再生能源的應用與實踐,從而反思應用能源的方法與態度。
活動內容:
學生分組製作再生能源發電器,並配合電動振子馬達進行競賽。
過程中學生需應用所學及發揮創意。
建議對象:10歲或以上
課程目標:
讓學生親近大自然,領略人與自然的關係,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提高學生對大自然及天文的認識; 透過探究式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意、分析能力、協作能力及溝通能力。
人數:每節最多40人
時間:每節約2.5小時(上午 09:30 – 12:00 或 下午 14:00 -16:30)
費用:費用全免,(獲嗇色園教育服務基金贊助)。
* 每間學校的申請不可多於六節 *
報名:每年八月下旬全港學校將收到課程報名通知函件,以便申請緊接年度課程。
8. 瀕危物種大搜查
相關課程
9. 瀕危物種大搜查
透過短片、瀕危物種和化石的探索、物種大搜查等活動,讓學生認識地球萬物的奧妙關係,培養對大自然的興趣。
活動內容:
.瀕危物種介紹
.瀕危實錄
.物種展覽館
.可觀「瀕危物種」大搜查
建議對象:10歲或以上
課程目標:
讓學生親近大自然,領略人與自然的關係,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提高學生對大自然及天文的認識; 透過探究式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意、分析能力、協作能力及溝通能力。
人數:每節最多40人
時間:每節約2.5小時(上午 09:30 – 12:00 或 下午 14:00 -16:30)
費用:費用全免,(獲嗇色園教育服務基金贊助)。
* 每間學校的申請不可多於六節 *
報名:每年八月下旬全港學校將收到課程報名通知函件,以便申請緊接年度課程。
9. 奇趣地貌岩石之旅
8. 奇趣地貌岩石之旅
透過專題講解及遊戲了解香港地貌岩石的知識,讓同學們進行戶外觀察及利用各種研究岩石的工具,親身探索美麗而神秘的岩石世界。
活動內容:
.岩石知多少
.尋找岩石的故事
.地貌岩石分享會
建議對象:10歲或以上
課程目標:
讓學生親近大自然,領略人與自然的關係,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提高學生對大自然及天文的認識; 透過探究式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意、分析能力、協作能力及溝通能力。
人數:每節最多40人
時間:每節約2.5小時(上午 09:30 – 12:00 或 下午 14:00 -16:30)
費用:費用全免,(獲嗇色園教育服務基金贊助)。
* 每間學校的申請不可多於六節 *
報名:每年八月下旬全港學校將收到課程報名通知函件,以便申請緊接年度課程。
10. 植物睇真D
相關課程
10. 植物睇真D
透過考察、量度、樣本搜集、顯微鏡觀察等活動,實習研究樹木的技巧和探索植物與環境的關係。
活動內容:
.植物探知
.植物調查特工
.植物放大睇
.植物樣本整合冊
建議對象:10歲或以上
課程目標:
讓學生親近大自然,領略人與自然的關係,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提高學生對大自然及天文的認識; 透過探究式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意、分析能力、協作能力及溝通能力。
人數:每節最多40人
時間:每節約2.5小時(上午 09:30 – 12:00 或 下午 14:00 -16:30)
費用:費用全免,(獲嗇色園教育服務基金贊助)。
* 每間學校的申請不可多於六節 *
報名:每年八月下旬全港學校將收到課程報名通知函件,以便申請緊接年度課程。
11. 昆蟲搜記
相關課程
11. 昆蟲搜記
透過考察,認識昆蟲基本分類和特性,學習觀察昆蟲的技巧,了解愛護大自然生物的重要性。
活動內容:
.昆蟲常識問答比賽
.昆蟲大家族知多D
.昆蟲搜「記」
.昆蟲分享會
建議對象:10歲或以上
課程目標:
讓學生親近大自然,領略人與自然的關係,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提高學生對大自然及天文的認識; 透過探究式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意、分析能力、協作能力及溝通能力。
人數:每節最多40人
時間:每節約2.5小時(上午 09:30 – 12:00 或 下午 14:00 -16:30)
費用:費用全免,(獲嗇色園教育服務基金贊助)。
* 每間學校的申請不可多於六節 *
報名:每年八月下旬全港學校將收到課程報名通知函件,以便申請緊接年度課程。
12. 熱血滾珠大冒險
相關課程
12. 熱血滾珠大冒險
學生將實踐設計循環,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設計、建造及測試各種機關,從而認識「位能」與「動能」 之間的轉換。
活動內容:
.滾珠慢慢來
.滾珠急轉彎
.滾珠大冒險
建議對象:10歲或以上
課程目標:
讓學生親近大自然,領略人與自然的關係,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提高學生對大自然及天文的認識; 透過探究式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意、分析能力、協作能力及溝通能力。
人數:每節最多40人
時間:每節約2.5小時(上午 09:30 – 12:00 或 下午 14:00 -16:30)
費用:費用全免,(獲嗇色園教育服務基金贊助)。
* 每間學校的申請不可多於六節 *
報名:每年八月下旬全港學校將收到課程報名通知函件,以便申請緊接年度課程。
瀕危物種保育與發展
瀕危物種保育與發展
(1)山原水雞
(2)山原水雞相關的商品
(3)山原水雞生態展示學習設施
(4) 「路殺」資料牌
(5)山原水雞出沒注意路牌
山原水雞,英文名Okinawa Rail,學名Hypotaenidia okinawae,沖繩的特有的野生動物,主要在沖繩北部一帶繁殖和生活,山原水雞被在國際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Endangered),現時數量約有480隻 (2016)。
本人上月到了沖繩,有幸親眼看見野生山原水雞,而從旅遊過程中,我體驗到沖繩當局為著要保育這個數量這樣稀少的物種,在旅遊、教育、交通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
在旅遊方面,沖繩當局為山原水雞設計了很多相關的商品供遊客選購,這不但能為當地經濟帶來收益,同時也有宣傳及推廣關注山原水雞之用。
在教育方面,當局在山原水雞的主要棲息地國頭村設立了「山原水雞生態展示學習館」,成為山原水雞的教育基地之餘,亦成為資料搜集及貯存的地方。如該館設立山原水雞的「路殺」資料版,以提醒市民要多注意路面情況。因此,當地政府在沖繩北部一帶馬路都設有注意山原水雞的路牌來提醒駕駛人士。
作為一個遊客,在旅遊過程中深深感受到當地府政如何重視瀕危物種的保育,十分欣賞。明白到人類發展必然對大自然帶來不少的影響,但在發展之餘,又能否多考慮大自然的需要,發展與保育的平衡,是人類可以掌握的。
初階環境教育課程
孫嘉雯老師
參考網址:
1)IUCN Red list
https://www.iucnredlist.org/species/22692412/93352408#population
2)Acorn 沖繩北部山原地區自然生態導覽
https://acorn-okinawa.com/attractions-zh/kuinapark/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每年的11月至3月,都有很多來自西伯利亞、韓國及中國東北一帶的候鳥飛來香港渡冬。這時候,東界西部如米埔及后海灣等地就會變得熱鬧非常。當中,有樣子得意有趣的鴨子,也有體型龐大的蒼鷺,亦有瀕危物種黑臉琵鷺。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喜愛住在樹林的過境遷徒鳥。因此,很多人都在這期間進行觀鳥活動。
若大家有興趣進行觀鳥活動的話,初學者可走到一些容易到達的位置,如南生圍或濕地公園等地。出發前要穿上顏色自然的衣服(如綠色或啡色),以免引起雀鳥注意。其次是準備望遠鏡、圖鑑、記錄冊。個人方面建議準備防曬用品、食物及水等戶外裝備,以便進行戶外觀鳥活動。
在觀鳥期間, 應與雀鳥保持一定的距離(以不騷擾雀鳥活動為原則)觀賞,切勿以聲音、動作及任何物件騷擾雀鳥或破壞他們棲息的地方。而喜愛拍攝雀鳥活動的朋友,亦應將自己及攝影器材盡量遮蔽,並以不破壞環境為原則,避免讓雀鳥察覺受驚,影響牠們的生活。
如大家有興趣知道更多雀鳥的知識,可以多閱讀觀鳥圖鑑,或參予由保育或私營機構舉辦的觀鳥活動,以加深對牠們的了解,從而體驗認識、欣賞、保育的心路歷程。
觀鳥活動可以培養個人耐性和專注力,也可以提升觀察能力。而最重要的,便是讓自己有更多時間與大自然相處,感受自然帶給我們樂趣。當然,有了這些『朋友』來港探訪,香港的大自然會變得更有趣和更熱鬧。我們可要好好保護香港的天然環境,要不然,這些『朋友』便不會再來。
初階環境教育課程
孫嘉雯老師
生命的延續 - 苧麻珍蝶
生命的延續 ﹣ 苧麻珍蝶
還記得2011年7月的時候,有幸遇上苧麻珍蝶產卵的情景,並拍攝下來記載於當年的每週特寫與大家分享 。
這一次,卻遇上了苧麻珍蝶的卵,於是便藉著這個珍貴機會,把幼蟲出生的部份過程拍攝下來,讓大家可以仔細觀察和了解蝴蝶出生的情況。
不同品種的蝴蝶會有不同的產卵方式,有的蝴蝶會把卵聚集生產,有的蝴蝶則是將卵分散生產,而苧麻珍蝶就是把卵聚集生產的一種蝴蝶。
一般蝴蝶幼蟲在剛出生時都會吃掉自己的卵囊,以增加體力去尋找更多的食物。影片中我們可以看見有些蝴蝶的幼蟲正在進食卵囊,但如果你仔細看看,會發現有一隻幼蟲正吃掉同伴的屍體。
原來蝴蝶所產下的卵未必可以全部成功孵化,如有的會被寄生昆蟲在卵內產卵、因而出生不久後便死亡,當然也有其他的原因會令蟲卵不能成功孵化。而剛出生的幼蟲未必能分辨得出自己的同伴,本能上認為是可吃的東西便會吃掉它們。所以,在片段中會便看見蟲吃蟲的情景。
可能有些人認為,吃掉自己的同伴是很殘忍的事情,不過自然界的萬事萬物有牠們的生活模式和規律,只要我們不要干擾牠們,相信各種各樣的生物都可以憑自己的力量持續地活在地球上。
初階環境教育課程
孫嘉雯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