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四年六月 第一期

達悟族的飛魚星

去年我們造訪了台灣屏東的雙流森林遊樂區之遊客中心暨自然教育中心,以及台東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的知本自然教育中心,除了交流環境教育的心得和進行野外考察,還認識了當地部落族群的歷史和生活文化。其中一些原住民族對星空有獨特的想像,雖然這些靠著口耳相傳流傳下來的記載並不多,但卻極具特色和趣味性。

達悟族標誌性的飛魚和拼板舟

在台灣南部島嶼的原住民達悟族以捕魚為生,尤其捕捉肥美的飛魚更是年中盛事。但捕飛魚的最佳季節是什麼時候呢?準確知道捕魚季對靠海為生的達悟族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飛魚及其他魚獲除了是族人的主要食物來源外,亦是他們的生活和文化的重心,更體現其信仰以及人與大自然的關係。而每當初春的傍晚,漁夫在東方的海面上看到耀眼的「飛魚星」升出時,那就是捕魚季節的開始了。到了夏天捕魚季的尾聲,族人會舉辦盛大的慶典感謝大自然的恩賜,同時忙著把吃不完的魚製成魚乾作儲備,並再次期待「飛魚星」重新出現在水平線上。時至今日,捕魚文化和相關慶典活動更成為吸引旅遊人士前往參與的地方盛事。

至於這顆被達悟族稱為「飛魚星」的橘黃色恆星,其實就是牧夫座的主星「大角」(Arcturus)。全天第四明亮的大角星在春季夜空之中份外耀眼,與室女座主星角宿一(Spica)及獅子座尾巴五帝座一(Denebola)組成春季大三角,是春季星空中的標誌。

攝於台東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

除此之外,在台灣南部島嶼部落間亦有另一種說法。每逢春天來到,地平線上都有兩顆明亮的恆星同時升起,他們稱之為兄弟星或者夫妻星。而這兩顆恆星正是牧夫座大角星和室女座角宿一。注視著這對兄弟星或夫妻星,彷彿想像到他們手牽手共同迎接春季的到來。原住民對星空的各種想像,多少反映了他們簡單純樸的生活方式與自然共存的關係,以及自成一格的宇宙觀。

每年三月尾傍晚,牧夫座大角星及室女座角宿一便升出水平線,整夜可見。

註﹕本文介紹的飛魚星與夜空的飛魚座(Volan)有所不同。飛魚座是一個位於南天極附近的細小星座,是16世紀由荷蘭人創立的十二個南天星座之一。

更多關於飛魚季的有趣資訊﹕
雅美(達悟)族飛魚祭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folklore/20111213000001
蘭嶼飛魚季小知識:你不可不知的飛魚季禁忌
https://zazawanzine.com/culture/b047/

可觀互動旋轉星圖: http://www.hokoon.edu.hk/planisphere/

同場加映﹕

屏東雙流森林遊樂區螢火蟲與星空

 

天文科
許浩強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