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四年十二月 第四期
在槲寄生下親吻?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在槲寄生下親吻(Kiss under the mistletoe)」(槲,粵音:酷 huk6)這個聖誕節傳統呢?傳統中聖誕期間男士可親吻同站在槲寄生下的一位女士作為一個和平與友善的問候,然後他必須摘下一顆槲寄生的白色果實;當果實被摘光後,這個傳統行為便需要停止了。有關這個傳統的由來眾說紛紜,有說是來自北歐神話、有說是來自凱爾特(Celtic)文化、有說是由歐洲傳入北美洲等等,網上亦有不少解說文章和短片,在此不贅。
筆者比較關注的是在本港野外有沒有槲寄生?會否有機會在聖誕假期遠足時被人無端索吻?拒絕又會否被視為不禮貌?甚至帶來厄運呢?(畢竟在個人衛生層面,抑或跟太太交代的層面上,還是謹慎處理較好)
究竟你是誰?
要解答這些疑慮,我們先要弄清楚傳統中的槲寄生是甚麼物種。全世界有多達1500種可稱為槲寄生(Mistletoe)的植物物種,既然這傳統來自歐洲,當然先考慮歐洲有分布的槲寄生物種吧。根據傳統中的描述,這種植物在寒冬仍然枝葉茂盛,還會結出白色的球形果實。根據這些資訊,不難確認故事的主角就是Viscum album這種植物,而用拉丁文寫成的種名「album」的意思正是「白色的」,剛好用來形容它結出的白色果實。除了V. album在寒冬展示的強橫生命力外,槲寄生從不落地生長(寄生於樹上)的特性的確給予人類很多幻想和創造神話的空間。
翻查這種槲寄生的全球分布範圍,令人失望的是原來它在本港並沒有分布。不過若閣下還希望到郊外找找它的其他親戚,站在它們底下跟朋友說一個有趣的聖誕索吻傳統,還是有機會的。
本地槲寄生
根據香港植物標本室的資料庫,本港有兩種同屬Viscum的槲寄生,分別是瘤果槲寄生(Viscum ovalifolium)和扁枝槲寄生(Viscum articulatum)。瘤果槲寄生(V. ovalifolium),常見於柿樹及柚樹。它的果實未成熟時表面呈結節狀,因而得名「瘤果」。而扁枝槲寄生(V. articulatum)比瘤果槲寄生在寄生特性上更為激進;葉片呈鱗片狀,只靠扁平的綠色枝條和寄生根提供養分。只要細心觀察,找找枝條間一叢叢有明顯不同的枝葉,可能你已找到「守株待吻」的機會了。
瘤果槲寄生(Viscum ovalifolium)
圖一:可見圖中未成熟果實表面呈結節狀;
圖二:左方是柚樹葉片,明顯比右方的瘤果槲寄生的葉片大;
圖三:上方的綠色枝條屬於瘤果槲寄生,下方的啡色枝條屬於柚樹。
不過,說到這裡,筆者必須勸告各位不要進行未經雙方同意的親暱行為啊,啾咪~
順祝各位聖誕平安,身體健康!
生物科
陳錦江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