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四年九月 第一期

去識「碳」館歎一歎

 

識「碳」館外貌,保留了曲尺形設計、人字瓦頂、山牆等建築風格

炎炎夏日,身在灣仔鬧市想找個好地方「歎一歎」?不如就去識「碳」館啦!

識「碳」館的「碳」,其實並非指一般去燒烤所使用的木碳,而是指「二氧化碳」,「碳中和」便是識「碳」館的主題。展館透過互動遊戲體驗,從衣、食、住、行四方面的生活小習慣,讓參觀者學習如何實踐低碳生活、認識碳中和的四大策略。

透過多媒體教材從衣、食、住、行學習實踐低碳生活

你知道2019年香港三大碳排放源有哪些?原來最大的碳排放源是佔66%的發電,第二是佔18%的交通運輸,第三是佔7%的廢棄物。這三大排放源合共佔總排放量九成以上,因此亦成為減碳策略的關鍵領域。針對香港三大碳排放源,碳中和的四大減碳策略包括「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全民減廢」,並期望於2025年前實現。

透過互動遊戲體驗認識碳中和的四大策略

要針對「發電」這最大的碳排放源,「淨零發電」的主要措施是淘汰以化石燃料發電,如燃煤、天然氣等,並發展零碳能源,如可再生能源、核電,以達至碳中和。

至於「發電」後所產生的電力都用到哪裡去呢?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同時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市民大眾的日常生活都在高樓大廈中進行,空調、照明等各種電器用品均會消耗電力,建築物的用電量原來就佔全港用電量的90%。由此,「節能綠建」的主要措施便是減少建築物的用電量、節約能源、在建築物的設計上加入綠色節能元素等。

要針對「交通運輸」這第二大碳排放源,「綠色運輸」旨在以新能源交通工具,如電能、氫能推動,取代燃油及混能交通工具,以達至零碳排放。

而針對「廢棄物」這第三大碳排放源,「全民減廢」提倡源頭減廢、資源循環,以減少垃圾堆填時所產生的碳排放。

展館保留了不少郵局元素,如郵箱、郵票售賣機、長形櫃枱等

值得一提的是,展館的前身為擁有百年歷史的灣仔郵政局,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郵政局建築,亦是香港法定古蹟之一。外貌上除了保留曲尺形設計、人字瓦頂、山牆等建築風格外,展館內部更保留了不少郵局元素,如郵箱、郵票售賣機、長形櫃枱等,值得大家去學習「碳中和」知識之餘,一睹歷史古蹟的特色面貌。

 

地理科老師

姚倩薇

 

參考資料:

識「碳」館 (2024),〈減碳策略〉,於2024年9月3日擷取自:https://www.knowcarbonhouse.hk/tc/mission

磁北、正北

昔日特寫